“浙”里僑鄉新變化:僑胞是見證人亦是參與者

青田華僑海外倉貿易促進會成立大會現場!O云弋供圖
中新網麗水12月30日電(邵燕飛 傅飛揚)“和我出去的時候相比,如今家鄉已大變樣!苯,今年60歲的美國青田同鄉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超凡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感慨,和相對富裕地區的人們“出!弊錾獠煌,青田人當年都是“赤手空拳”出國闖蕩,“如今有了一定的資源,我們應該為家鄉、國家的外貿行業提供更多信息、做出新的貢獻!
浙江是重點新僑大省,現有120萬歸僑僑眷和200余萬華僑華人分布于世界186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從世界各地回到家鄉的“陳超凡們”驚喜地發現,家鄉有了許多新變化,他們不僅是見證人,亦是參與者——新組織串聯中國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僑商切實受惠;地方機構以新形式凝聚精神力量、傳播中華文化,提升海外僑胞歸屬感;新業態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注入活水,歸國華僑成為其中的生力軍……
新組織搶抓發展機遇
今年11月,陳超凡有了一份新責任——擔任青田華僑海外倉貿易促進會副會長。
青田有38.1萬華僑旅居世界146個國家和地區。在西班牙、意大利、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國家,青田華僑的貿易(銷售)網絡遍布城鄉。經估算,青田華僑在海外的大小超市、批發零售店達3萬多個,年貿易總額在30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之間。
“我們對青田華僑在20多個國家的海外倉進行了初步調查摸底,共收集到119個海外倉、85.52萬平方米倉儲面積的信息!鼻嗵锟h歸國華僑聯合會相關負責人高峰介紹說。
陳超凡表示,過去大家在國外做生意,常常會因為信息不對稱遭受損失。如今,依托青田華僑海外倉貿易促進會這個平臺,大家可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
“譬如貨品種類不一樣,出口的淡季、旺季也有所區別,會出現某些企業的倉庫貨品爆滿,而另一些企業的倉庫比較空曠的情形。這時大家就可以調劑使用倉庫、互幫互助!标惓舱f,海外僑商可以將所在國熱銷的商品及款式、型號等信息反饋給平臺,既實現信息共享,又減少中間流程,還能引導出口企業生產相關產品供僑商們在線上挑選,實現雙贏。
近幾年,僑鄉為華僑經濟“搭臺唱戲”的舉措越來越新穎、完善。
走進瑞安市僑貿小鎮跨境電商園,貼有德國、法國、希臘、意大利等國家國旗LOGO的辦公室映入眼簾。一層10余個房間,幾乎都擺有蘊含各國特色的裝飾品,異域風情撲面而來。
僑貿小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依托僑貿服務中心、僑貿中心兩大平臺,他們引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僑企23家,吸引40多家僑商會、300多家僑企意向入駐;建成浙江省高校創業學院浙南研究院、“僑舶匯”進口商品城;正在建設華僑小學、華僑中醫院等設施……
希臘華僑華人婦女會會長、歐鑫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麗長期駐扎于僑貿小鎮,其創辦的企業與全球20多個國家存在貿易往來,2022年貿易額超8億美元。
徐麗向記者透露,明年元旦、春節等時間節點,又將有一批多年未回鄉的僑商帶著訂單或入駐意向來到僑貿小鎮,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新方式畫出“最大同心圓”
“家鄉”二字,常常牽動海外華僑的心。對于今年17歲、成長于意大利的王凱瑞而言,這兩年,家鄉用新的方式與他建立了緊密聯系。
筆墨紙硯整齊地排列在桌上,書法教室窗明幾凈;制作溫州特色小吃的炊具在廚藝課堂鋪開,仿佛能聞到遺留的香味;一人高的驛頭格櫥龍(舞龍道具)活靈活現,非遺之美動人心弦……走進位于鹿城區山福鎮的甌智僑青少年海外傳播中心(下稱:傳播中心),不難發現許多傳統文化元素。每到節假日,“王凱瑞們”都會相聚于此。
“我們的父輩當時沒有條件學習、體驗這些!蓖鮿P瑞表示,回到溫州僅兩年,他已經能說上一口流利的溫州話。
“作家汪曾祺曾說,自己去過全國各地很多地方,唯獨溫州話一句也聽不懂。我覺得溫州話雖然難懂,卻有著甌越文化獨特的味道;貒,我體驗了南戲、甌窯和造紙燈,進一步了解家鄉文化……”在一段拍攝給海外華僑的MV中,王凱瑞如是說。
對家鄉來說,王凱瑞已然從“熟悉的陌生人”轉變為文化傳播者。
“我們每周開展2次到3次網絡直播,邀請溫州當地文化名人線上授課,并安排志愿者老師和海外學員進行互動。我們希望海外學員能了解家鄉文化,提升他們對家鄉的歸屬感!眰鞑ブ行呢撠熑岁憻ū笳f。
陸煥斌表示,他們提供線上中文(外文)教育課程、線下夏令營活動、中醫藥課堂等項目,種類豐富且具有一定影響力!袄2020年至2022年的‘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我們一共舉辦了12期,有營員3258人次!
近年來,依托豐富的僑務資源,中華文化頻頻從“浙”里“出圈”。以僑為橋,搭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樂清首飾龍、樂清黃楊木雕、樂清細紋刻紙……近日,來自溫州樂清的一批非遺作品裝箱啟運,前往美國,并將于2023年5月在紐約舉辦的首屆甌越文化街坊節亮相。
美國紐約樂清同鄉會會長陳志斌受訪時說,屆時將以非遺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為主要板塊,通過“觀賞+互動”形式,展現溫州地區獨特的甌越文化。
“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睒非迨袃S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朱有發表示,相信此次非遺“出!辈粌H能喚起在外游子的鄉愁,更能助力非遺登上“世界舞臺”。
新業態招徠創業“僑二代”
背著行囊,從無到有出國討生活,這曾是一代代華僑的真實寫照。如今,改革開放40余載,許多“僑二代”敏銳地發現了家鄉蘊含的新機遇,在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熱土上一顯身手。
民宿、露營、燒烤節,騎行、越野、演唱會……近兩年,眾多新業態在浙江鄉村燃起“星星之火”。在僑鄉,歸國創業“僑二代”則成了招引新業態的生力軍。
眼下,在青田創辦露營基地的“僑二代”孫家樂正不斷思考露營行業的“下半場”。他曾與父母輾轉希臘、西班牙等國家從事外貿行業。
“以前在西班牙做外貿生意的時候,我們很重視口碑。所以在露營基地的經營上,我們同樣以留住更多回頭客為目標!睂O家樂表示,國外的露營愛好者很注重露營與環境、大自然的結合,這些理念改良后同樣適合國內受眾。
早晨從附近村民家里收來的土菜,中午就出現在餐桌上供游客品味;玻璃棧道、觀光電梯等具有時尚感的設計出現在鄉村,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在鹿城區三福鎮,歸國華僑程建兵和女兒一起創業,開起了“僑家樂”。
多年來在土耳其餐飲業闖蕩、有著豐富經驗的程建兵透露,隨著“僑家樂”不斷發展,他們每天要向附近村民購買價值約5000元的食材,同時還雇了10余位村民,“我希望‘僑家樂’越辦越好,帶動更多老鄉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中新網記者觀察到,近年來,浙江歸國華僑助力家鄉發展,不再是早年間的“捐錢捐物”“單打獨斗”,而是形成了一股有組織、可持續的合力。
譬如今年以來,該省推出“同心共富·僑來建功”系列活動,深化“千個僑團(企)幫千村”活動,合力打造“僑助工坊”“鄉村僑舍”等“僑助共富”新品牌。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浙江“千個僑團(企)幫千村”已結對242個,到位資金5.48億元;“僑助工坊”建設帶動從業人員1.7萬人,發放來料加工費5.8億元,年人均可增收3萬余元;建成“鄉村僑舍”238家,投資金額近15億元,直接從業人員2000余人,合作農戶5000余戶,戶均增收超2萬元……(完)